春天,哈尔滨的四月天万物复苏,春草开始放青了、春苗开始破土了、丁香花蓓蕾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的白衣天使们,满面春风,在祖国中医药的百花园里,会心的编织着绿色的生命。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
小编来到老年科/VIP病房,身着整洁白衣大挂老年科主任王伟华领着医护人员挨间查房,语言亲切、态度和蔼,脸上始终带着微笑。“您早!王医生我一见你就笑。”看似七十多岁开朗的老大娘像看见自己闺女一样亲切风趣。快乐融洽的医患关系让我们感到温馨。
王伟华主任气质高雅、健谈、幽默,炯炯有神的双眼,总爱凝聚在一个焦点上,好似在不时回盼她从医的三十个春秋。
王伟华主任医师
“患者称您是有精神温度的医生,请您谈谈对精神温度的理解”。
“医生是一个富有人文关怀,富有同情心的职业,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面对患者富有同情心,理解其疾苦,才能千方百计治疗,带去温暖和希望。”
“要做一个有精神温度的医生,首先要用加法方式去爱患者,给患者温暖;用减法的方式,减去患者有时的不理解和抱怨;用乘法的方式感恩患者给你丰富的临床经验;用除法的方式,除去工作的压力和烦恼,沉心静气的为患者服务”。
除却君身三重雪,天下谁人配白衣?王伟华主任说到这,让我们对“精神温度”的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医者仁心令人折服。
"'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做一些小事’。这是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蕾沙修女曾说过的话。日常工作中,我就是从这些小事做起,给患者开具的处方都应该是关爱,尽可能做到花钱要少、疗效要好,把这些小事至精至微的做好”。
“微笑处方”
医生的笑脸,对患者来说就是一剂良药,医生的坏脸色,对患者就是一种伤害。在医患冲突频发的今天,医生的冷脸常常是患者诟病的原因。我做为专家出诊每天至少要看五六十个患者,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常常连节假日都牺牲了。正因此,医生的笑脸就显得特别珍贵。
医生面对患者首先自己要做到笑口常开。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苏东坡则有言,“百年顺笑三万六千场,一日一笑此生快哉”。如今,学习笑、锻炼笑已成为疗心、健康的最佳运动。与笑声做伴,在笑声中度过一生这是人人求之不得的。医生发自内心的笑对患者才不牵强、不虚伪,显得更真诚、自然。
几年前的一个夏天,女儿领着60多岁的母亲来的诊室,只见患者头带单帽,身体消瘦,满面愁容,弱不禁风。女儿手里拿着一摞病历,一看就是癌症化疗的晚期患者。此时的医生,不仅是同情更要给患者鼓励安慰,送去温暖。我接过病历耐心细致面带笑容的看完,没等我开口女儿却先开了口,“医生,我妈的病还有治吗?走了几家医院没碰着一个笑脸医生”。我笑着直接对患者说,“老大姐你虽是晚期肺癌,可是并没有走到生命的终点,活着一天就要快乐一天,与其日日担忧不如接纳身体和环境,学会与疾病和睦相处。只要您放下这块心病,您才是决定自己命运的人。我经历了很多像您这样的患者,很多想得开的人多活了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生命无论长短,关键活的快乐精彩”。
“医生你的笑脸给了我生活下去的勇气,活着一天就要珍惜一天,让亲人快乐一天,不能这么自私”。第二年的夏天,女儿带着母亲来看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完全不像晚期癌症患者,这样过了四年老人才走。
又一个刚刚退休不久的男患者来到诊室,想说什么又支支吾吾的不想说,我边切脉边笑着,“同志,我是医生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只有说出你的病情医生才能对症看病”。我的笑脸给患者鼓足了勇气,“医生,我怀疑我得了直肠癌,大便带血,肿块都长到肛门外,又不敢检查,怕真是癌症就生不如死了”。我忍不住咯咯地笑了起来,“同志您这是自作多情了,看你的脉象、脸色和你说的病情不是癌症,倒像是痔疮。你去肛肠科做一个检查就清楚了韩国奇力片效果,即便是癌症,早发现早治疗,也比闷着耽误病情的好”。“谢谢医生,你的笑声让我打消了顾虑,我去检查”。结果是痔疮,患者虚惊了一场。笑是最好的治愈、帮助和安慰,笑是一剂良药医治的是患者的心灵。
“语言处方”
我面对的患者大多数是老年人,上了年纪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听力下降、口齿不清,反应速度减慢等情况。和老人说话要多点爱心、多肯定、多夸奖、老人需要充分地理解和尊重。不管老人说什么,尽可能站在他的角度肯定,不对的地方要循序渐进的引导,让老年患者感到你理解他,不能指责和顶撞,鼓励他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医生说话也要讲究艺术,口吐莲花、和风细雨、自带香气让患者如沐春风。
一位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大爷,每两周都是准时地来到诊室开药,每次我都主动热情和他打招呼,再忙也同他聊聊天。一次他跟我说“医生你知道我为什么总来找您开药吗”?我不解,老大爷又接着说“我宁可自费挂24元钱您的专家号,不去挂5元、10元的普通号,挂他们的号医生不听你说话,也听不到他说话,把药开完就拉倒。挂您的号说话和气,不仅听我说还陪着我说话聊天,让人觉得心里舒服安慰。”是啊,药不仅装在瓶子里,还装在心里,甚至嘴上。
一对老夫妻前来就诊,两个人都是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头昏脑涨、四肢发软,想服用中药调理。我为他们切脉时发现夫妻二人愁眉不展,心事重重的样子。我主动与他们唠起了家常,原来他们夫妻二人相继退休,有一个女儿同在一个城市,结婚后在松北新区工作居住。老两口把外孙带大后,外孙回到父母身边上学。老两口非常想念外孙,女儿女婿工作忙又没时间过来,老两口要想过去看外孙从市区到新区距离很远不方便。女儿家是一室半的小面积没法住,有时节假日女儿全家来看父母,父母家也是一室半的小面积,吃一顿饭就得回去。老两口边说边掉下了眼泪。为了外孙老俩口省吃俭用积攒了十几万元钱打算给外孙长大补课上大学用,可怜天下父母心。听到这里我接过了话茬,“其实你们二老不用韩国奇力片效果吃药就能把病治好”老两口都诧异的看着我。“只要你们二老现在做出一点牺牲,和女儿女婿商量一下把你们各自小面积的房子卖了,在松北新区买一套三室一厅的大房子。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和和美美得该有多好啊!”现在的老人都有一个误区,等自己走了再把积攒的钱给儿女,结果儿女想报答和孝心的机会都没有了。你们说何必现在不把给外孙的钱派上用场,解决燃眉之急呢?又给儿女留下了孝心报恩的机会。老两口舒展了眉头,露出了笑脸。“医生,你给我们开具的这个处方比什么药都好”。老两口留下了我的手机号。过了一段时间他们打来了电话,一家人生活在一起高高兴兴,其乐融融。
“‘语言处方’也要讲究说话技巧,面对不同的患者使用不同的语言,尽可能用听得懂的大白话和他们交流。遇到农民患者多说一些农家话;遇到乐观开朗的患者,可以选择直言不讳的语言告诉病情;对于敏感内向的患者,就要尽一切可能善意的做好医疗保护性语言。语言处方抚慰心灵,同样是帮助患者消除恐惧、建立信心、恢复健康的一剂良药。
“无药处方”
在日常诊疗中作为一名中医大夫。除了开具“药物处方”,更应该开具“无药处方”,世间万事万物,相生相克,再好的药也有副作用。能用中药的就不用西药;能用针灸的就不开具药方;能用心理健康疗法就不采用医疗手段。
一位被失眠困扰十几年的李大爷寻求中药诊治,我没有给他开具药方,而是采用针灸治疗,针灸几次睡眠就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老人十分高兴对我说“现在每天睡得十分舒坦,生活总算有了盼头,接着又让他坚持两周的针灸,睡眠完全康复。
当下,工作节奏快、生活不规律缺少运动,许多教师、学生、和网络工作者长期伏案造成颈部损伤活动受限,严重时伴有剧烈疼痛。前来就诊时,我除了采用传统针灸外,又运用了一种新的针灸方法“浮针”治疗,这是中医经筋理论与现代医学康复理论相结合的新型治疗方法,它可以改善机体供血、肌肉紧张引起的“肌源性疾病”。对于头疼、眩韩国奇力片效果晕、颈椎和腰间盘突出等疾病十分有效,这种不用药物治疗的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患者的欢迎。
65岁的田大娘,头疼、恶心、颈部僵硬、血压升高、失眠,去某大医院做CT检查无异常,口服降压药一直不缓解,非常痛苦。来这就诊,凭多年的临床经验确诊为“上交叉综合症”,不宜用药。前期我采用“浮针”治疗,配合拉伸运动,后期采用传统针灸与浮针交替治疗。十天的治疗患者头晕、头疼症状消失,颈部活动自如,睡眠良好。
一位刚退休下来的女干部抑郁成疾,苦恼不已,家人也很担扰。得知病人喜欢书法绘画,我就和她谈李清照的词,聊郑板桥的画,激起她对书法绘画的眷恋。“听说你喜欢书法绘画,写得很好,画的也不错,郁闷时为什么不把书法绘画捡起来呢?谁说退休之后才思钝,诗海扬帆正风流”。这位退休的女干部欣然的接受了我的建议,又重操画笔,情趣逐渐开朗、精神振奋。不久送我一幅山水花鸟国画,并附上两句诗,“林为丝、风做鸟,观云卷云舒,看花开花落”。好不惬意!
老年科要时常面对生命走向尽头的患者,医生用一切手段来延长生命的时间,这是值得的。可是对那些无法逆转的患者来说,医生就要劝说安慰亲人不要再对患者做过度的治疗,减少浪费。如果再进行插管、心肺复苏、注射强心剂的创伤性抢救有害无益。只针对患者不适症状进行处理,加强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平静地面对死亡,相对平缓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让死后对亲人的抚慰做得更好一点。
“无药处方”,也是“健康处方”。作为医生也要把好习惯开进处方,做好健康科普的宣传也医生责无旁贷的职责。对那些临近心脑血管和糖尿病症状的患者,请他们适当的增加谷物和果蔬的摄入量,不仅能预防直肠癌,还可降低患各种恶性肿瘤和慢性病的风险。食用绿色蔬菜可降低糖尿病和肺癌发病率的风险。增加香蕉、苹果、梨的摄入量可降低心脑血管的风险。对那些脑力工作者学会释放和发泄压力,保持心情愉快,散步、慢跑、游泳、跳舞都是释放压力的好方法。让大脑和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才能精力充沛的投入工作。
王伟华主任的“微笑处方”“语言处方”“无药处韩国奇力片效果方”看似桩桩件件的小事,然而,就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折射出医者仁心的“精神温度”,她开具的处方不仅是良方良策,更是医者的良知和良心。
1992年,王伟华主任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毕业留校,圆了她从小就想做一名中医大夫的梦想。出于对中医事业的酷爱,孜孜不倦的追求,终于从量的积累换来了质的飞跃。先后获得黑龙江省政府、省教育厅、省中医药局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9项,在国家核心科技期刊发表论文20几篇,主编《针灸配方学》等3部,参编国家统编教材《医患沟通技巧》等3部,全国名老中医第三批学术继承人。担任黑龙江针灸协会理事、世界中联亚健康学术委员会理事等多种职务。做为硕士生导师,她为中医育人添薪,言传身带。带出一大批优秀的中医药骨干力量,教研室主任、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她和她的学生凝聚在一起就是一团熊熊的烈火,分散开来都是颗颗闪烁的星星。
“中医博大精深,我们这一代人精力旺盛,任重道远,在弘扬祖国传统医学的道路上修德研术,承古拓新,追求者的后面永远没有句号”。王伟华主任说。
这次采访,不仅心灵得到了“精神温度”的洗涤,出世善因,也再次深植人心。一个人不论从事何种职业,处在什么岗位,都要做一个有“精神温度”的人,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上一篇: 消磨时光的最佳方法,学会了就不再无聊
下一篇: 如何辨认奇力片真假:大血小板数目偏低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