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方阳 摄)
湘人嗜苦
文丨赵志超
湘人嗜苦,亦如湘人嗜辣。
每年小满时节,湘潭民间即有吃“苦”的习俗。此时,奇力片吃多了有什么反应麦类、谷物等农作物子粒开始饱满,但尚未成熟,恰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而田间地头的野菜正蓬勃生长,旧时采食野菜来度过饥荒,自是顺理成章之事。
“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正所谓“小满之日苦菜秀”。当年红军长征途中,曾以苦菜充饥,渡过了一个个难关,苦菜因此被誉为“红军菜”“长征菜”。江西苏区有歌谣唱道:“苦苦菜,花儿黄,又当野菜又当粮,红军吃了上战场,英勇杀敌打胜仗。”
作家冯德英有部长篇小说,就叫《苦菜花》,是一部红色经典。苦菜花象征着苦命的老百姓,寓意劳苦大众只有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求解放,才能改变命运,走向幸福。
湘人嗜苦,湘潭尤甚。解放前吃苦菜,是为了充饥;如今小满时节吃苦菜,却是为了尝鲜,清除体内油腻。有一首童谣亦唱道:“甜苦菜、麻苦菜,孙子铲来爷爷卖,卖给城里的老奶奶。老奶奶,笑呆呆,说它好吃是好菜。”
湘潭人嗜苦,菜谱中有“苦”,首推苦瓜。苦瓜炒肉、素炒苦瓜、青椒炒苦瓜、清煎苦瓜,均是湘潭人喜爱的素菜,席上是少不了的。
苦瓜系葫芦科苦瓜属植物,一年生攀缘状柔弱草本,多分枝;茎、枝被柔毛。卷须纤细,不分歧。叶柄细长;叶片膜质,上面绿色,背面淡绿色,叶脉掌状。子房呈纺锤形,柱头膨大。果实呈纺锤形或圆柱形,多瘤皱,成熟后橙黄色。苦瓜原产东印度,广泛栽培于世界热带到温带地区。中国南北均普遍栽培,长江以南栽培尤多。
苦瓜果味甘苦,主作蔬菜,也可糖渍;成熟果肉亦可食用。苦瓜具有诸多药用价值:清热解毒——苦瓜能泄去心中烦热,排除体内毒素。养颜嫩肤——常吃苦瓜能增强皮层活力,使皮肤变得细嫩健美。降血糖——蚌肉苦瓜汤是降血糖上品。养血滋肝——苦瓜味苦,生则性寒,熟则性温。生食清暑泻火,解热除烦;熟食养血滋肝,润脾补肾,能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消炎退热——苦瓜营养成分丰富,除富含蛋白质、糖、维生素外,还含有几种独有成分,其中苦味素能清热泻火、健脾开胃,苦瓜甙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血压、血脂、胆固醇等,保护心脑奇力片吃多了有什么反应血管,奎宁等生物碱类物质能利尿活血、消炎退热、清心明目。苦瓜尤其适合春夏去火,辅助治疗疮肿、中暑、痱子等。
苦瓜虽苦,却是湘人的美味佳肴,烹制得法,确能让人清心开胃,大快朵颐。
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组织部原常务副部长、湖南平江人李锐,1991年发表过一篇题为《苦瓜的味道》的散文,文中把自己与苦瓜的故事娓娓道来,开篇写道:“每年夏秋两季,从苦瓜上市,家里餐桌上就离不开苦瓜,有时还晒些苦瓜干,冬天可以煮汤吃,这不仅是童年养成的饮食习惯,苦瓜于我还有一种如对老友的感情。”从儿时的故乡记忆,到延安往事,再到下放劳动,“文革”期间遭到批斗,人生片段由苦瓜串联成篇,既有民俗乡情饮食考据,又有政治风云中个人遭际的细节描写,确是一篇颇见功力的作品。
苦瓜贯穿着李锐一生的酸甜苦辣。他在文中用大量篇幅记叙了自己身处逆境的经历。1963年,他被下放到位于大别山区的一个小水电站——安徽磨子潭水电站当文化教员。大姐从家乡湖南寄给他一包苦瓜籽,他自种自吃,在水电站传为佳话。他曾即兴写了一首打油诗:“长沙寄我苦瓜子,淮上无人识苦瓜。半口犹嫌瓜太苦,岂知其味苦殊佳。”
“文革”中,李锐因种苦瓜与写苦瓜诗遭到批斗。有人说:“你这是要自己不忘记苦,对党严重不满”;“你这是说新社会苦,对现实不满”;“你想为自己翻案,吃苦瓜是卧薪尝胆,准备翻案”。诸如此类批判,令李锐啼笑皆非。他曾在自己房门口贴出一副对联:“山居浩气更风发;窗外涛声代鸡鸣。”
伟人毛泽东一生生活俭朴,饮食简单,尤喜食苦瓜、苦菜、马齿苋等家乡小菜。
据毛泽东的堂弟媳、毛泽全之妻徐寄萍回忆:1952年中秋节下午,毛泽东派人把毛泽全(当时已从华东调总后勤部工作)一家人接到中南海见面。车子进了中南海西门,开到一个院内,只见毛泽东正坐在一个凉棚的藤椅上看材料。见到毛泽全夫妇和几个女儿来了,毛泽东高兴地站起来,说:“哟!泽全你还有这么大一家子,好!”谈了一会儿,秘书叶子龙走来,对主席和客人说:“进屋吃饭吧。”毛泽东连忙吩咐:“娃们不能吃辣椒,今天添盆炒鸡蛋给娃娃吃。”
走进客厅,毛泽全夫妇看到在座的有主席的姨表兄王季范,主席儿时的“激进派”老师李漱清,还有主席幼年时的伙伴、毛泽全的舅舅邹普勋等几位从韶山来的乡亲。吃饭时,四方桌上摆的是四菜一汤,除红烧肉外,就是苦瓜、茄子、辣椒,外加一盆炒鸡蛋。主食是红糙米、小米加青菜做的“二米饭”。毛泽东一边吃饭一边和客人拉家常。他吃得很香,还细心地要在一旁的秘书另放一个碟子,说:“普勋有病,单独夹给他吃。”
1956年4月的一天晚上,中南海突然来电话,通知毛泽全、徐寄萍夫妇去中南海见毛泽东。当时同去的还有毛泽全的胞兄毛纯珠,他是刚从韶山东茅塘老家来北京的。一行人来到中南海丰泽园毛泽东办公室,只见房子不大,里面放了一张办公桌,几张沙发。待他们刚一进门,毛泽东便爽朗地说:“我刚睡醒,现在是我最精神的时候,大家先吃饭后谈话。”其实,毛泽全等人已吃过晚饭,但还是陪着主席边吃边聊。秘书在办公桌旁放了两个不大的方桌,桌上摆着几个小碟子,里面盛着茄子、辣椒、苦瓜、西红柿炒鸡蛋。毛泽东夹起一筷子苦瓜放到碗里,边吃边指着西红柿说:“这东西我就不爱吃,可医生说有营养。鸡蛋呢,医生一会说应多吃,一会又说不能多吃,我就不管那一套。医生的话不可全听也不可不听。”
从毛泽全、徐寄萍两次做客中南海的情况来看,毛泽东的日常菜谱中都少不了辣椒和苦瓜,这说明毛泽东具有典型的湖南人奇力片吃多了有什么反应饮食特点——“嗜辣”“嗜苦”。
无独有偶。毛泽东也曾以“辣椒炒苦瓜”宴请过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那是1962年新春佳节,溥仪刚刚改造归来,毛泽东私人设宴招待这位昔日的“皇上”,并请章士钊、程潜、仇鳌和王季范等几位湖南耆宿作陪。家宴就设在中南海颐年堂。
当时国家正值困难时期,一切从简。虽说是家宴,桌面上只有辣椒、苦瓜、豆豉等小菜,三样菜都有辣味,其中苦瓜是用青辣椒炒的,谓之“辣椒炒苦瓜”。主食是大米饭加馒头,喝的是葡萄酒。毛泽东边吃边对溥仪说:“我们湖南人最喜欢吃辣椒,叫作‘没有辣椒不吃饭’,所以每个湖南人身上都有辣椒味。”说着,他夹起一筷子青辣椒炒苦瓜,放到溥仪碟内,见溥仪吃进嘴里,便笑着问:“味道怎么样啊?还不错吧!”溥仪早已辣出一脸热汗,哪敢说“不好”,连忙说:“不错,不错。”
除了老朋友相聚,家宴也是中共领导人的一种外交方式。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家宴中,菜品不一定是山珍海味,但辣椒、苦瓜之类的小菜,往往成了待客佳品。而他们席间的谈话,更是幽默风趣,引人注目。
如果说,湖南人越吃辣椒越革命,那么湖南人吃苦瓜也同样具有革命性,因为苦瓜的味道陶冶了湖南人吃苦耐劳的品性,涌现了众多杰出的革命家。
作者简介:
赵志超,笔名赵斐,网名耘斋主人,湘潭县人,1962年9月生。曾任湘潭市文联主席、中共湘潭市委副秘书长、二级巡视员等职,系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等会员,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湘潭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从事文学创作近40年,先后出版30余部专著,累计900余万字,主要作品有《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等,曾获《当代》《诗刊》全国征文大赛二等奖、湘潭市文学艺术成果奖等奖项。
审核 | 翁灵娜 刘义彬
上一篇: 常吃奇力片对人体有没有害:皮肤过敏后应该怎么保养呢? 这样都没错
下一篇: 黄金玛卡和奇力片:园内风光秀丽,少部分游玩项目免费,但是花200多的门票进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