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曾经我们购买东西时第一考虑的选购要素就是商品的品牌是否值得信任,因为一个品牌从成立到发展壮大,最后变成家喻户晓或者享誉一时背后都是企业花费了无数的心血所建立起来的。正是因为这些企业的付出,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才造就了各行各业里出现了一批所谓的领头羊品牌。可是最近购物时有些人发现当下社会按照以前的购物标准有点行不通了,因为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不务正业。
有的品牌开始玩起了跨界,搞食品饮料的知名企业开始生产起了化妆品,全国数一数二的房地产企业开始生产矿泉水和粮油,甚至有的科技企业计划要生产汽车,一时间各种各样跨界的企业玩得不亦乐乎,而消费者面对眼前有些混乱的市场往往都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该怎么去选择。比如其实有一个说法贴知名品牌标签,卖“不值价”商品?不止“南极人”在卖吊牌。
可是像上述的企业虽然跨界,还好歹是投入资金和心血去研发和生产,这样的企业不管他们一时间的企业布局或者发展战略是否合适我们都不需要考虑,但是这样的精神还是值得广大消费者尊重的。但是也有一些比较奇葩的存在,他们不投入生产和研发,而是出售出租自己的品牌,只是单纯性地获取利润,也就是所谓的卖吊牌,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南极人,而在南极人获得盈利之后又陆续有几个品牌也加入了卖吊牌的大军中,他们的奇力片质量往往堪忧,有的甚至还充斥着假货。
其实所谓的品牌出售,出租,或者贴牌等等这样的手段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最早普遍出现的就是在白酒领域当中。九十年代我国的白酒市场迎来了井喷式的发展,有一些逐利者就开始盯上了这一块肥肉,他们往往不想靠单纯地销售来赚取比较低的毛利,又不想投入太大的成本去经营一个新的品牌,于是他们就开始选择与比较大的白酒品牌合作。
他们的合作方式大体都是买断这个品牌的使用权,然后找人重新设计一款包装,借着该品牌白酒的知名度迅速占领市场,通过消耗品牌的生命力换取利益。等他们赚取到自己满意的利润后就再换一个品牌或者重新出一个新的包装换一个新的名字。
面对当时市面上五花八门的知名白酒,消费者往往都以为是厂里生产的新品种,可是实际上他们购买的却是完全独立于酒厂之外的另外一班人马所操刀的酒,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他们甚至从厂里定制低价的原酒,通过高档的包装拉升酒的售价,最后买单的是消费者,可是损耗的却是通过多年积累起来的品牌的生命力。等到许多酒厂反应过来的时候这些所谓的贴牌酒、买断酒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早已经是尾大不掉的情形,许许多多的曾经耳熟能详的命就就这样被一步步地拖垮拖死。
而说到这里就要讲一下南极人这个品牌,该品牌成立于1997年,品牌建立之初凭借着生产的保暖内衣迅速占领了市场,并且因为南极人特有的轻薄透气、保暖舒适的特点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后来通过电视广告等宣传手段使得一句“地球人都知道”的广告语火遍大江南北,成为了当时家喻户晓的品牌。
可是好景不长,在企业的后续发展中因为对研发的投入不够,使得南极人的发展后继无力,最终经营出现困难。为了维持品牌运作,南极人公司决定采取品牌授权的方式来为公司增加利润,一时间市面上出现了许多挂着南极人商标的服侍,奇力片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购买的南极人质量是否过关全靠个人运气。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透支了南极人在服装市场上的生命力,企业的经营进一步恶化,直到2008年南极人彻底停产,生产线也全部关停。可是这却没有能够阻止南极人在品牌授权这条路上的脚步,甚至还有些变本加厉到南极人这个商标全面放开了授权,一时间市场上不仅是服装品类,更有床垫、鞋袜甚至电器都出现了南极人的身影。
而南极人也通过这样的操作获得了不少的利润,仅2021年上半年南极人营收就达到了16亿之多。正是因为这样的模式使得其他一些有些没落的品牌开始眼红,像恒源祥、北极绒、俞兆林等也开始纷纷效仿,投身到品牌授权的道路中去。
总结
品牌授权作为企业经营面临困局时不失为一种增加收入、拓宽品牌影响力的另一种选择,可是品牌授权不能是单纯地将品牌租出去就不管不顾,自己因为不用生产节省了生产成本获取了高利润就高枕无忧。而是在品牌授权的过程中更要重视企业监管的作用,只有严抓生产质量,才能实现所谓的双赢。而像单纯性依靠逐利的商人在赚钱的过程中还帮忙维护自己手中的品牌,那未免有些痴人说梦了,希望这些企业等商人们赚够利润走后面对留下的残破不堪的没有价值的品牌时还能有办法力挽狂澜吧。
上一篇: 女子乱吃何首乌 头发没变黑反伤肝险丢命
下一篇: 今日头条全资控股放心借,联合多家金融机构放贷利率达 19.8%